文/羊城晚报驻京全媒体记者 王莉
图、视频/羊城晚报驻京全媒体记者 刘克洪
从天安门广场往东30公里,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城市绿心森林公园里植物错落有致,在阳光下焕发出勃勃生机,世界上开凿年代最早、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京杭大运河正流经此处。
(资料图片)
运河畔,北京文化新地标指日可待:北京艺术中心、北京城市图书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三大建筑项目主体结构及外立面装修工程已全面完工,预计于今年9月底具备竣工验收条件。
日前,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走访了即将竣工的三大建筑,揭开这一北京文化新地标的面纱。
据悉,三大建筑项目位于北京城市绿心森林公园西北部,北邻京杭大运河,是北京城市副中心“一带、一轴、两环、一心”规划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记者从施工现场了解到,截至目前,三大建筑项目主体结构及外立面装修工程已全面完工,室内机电工程已完成95%,室内装修工程已完成90%,室外市政及景观工程已完成80%,累计完成总工程量的95%,已进入工程全面收尾阶段。
北京艺术中心
逐步实现年度650场演出规模
北京艺术中心是位于大运河畔的“文化粮仓”,整体设计元素提取自漕运码头岸边的古粮仓。项目建筑面积约12.53万平方米,高度为49.5米。
未来,北京艺术中心将由国家大剧院运营。艺术中心运营管理部负责人江涛介绍,北京艺术中心包括音乐厅、歌剧院和戏剧场,加上小剧场和露天剧场,总座位数5700个左右,体量与位于西长安街的国家大剧院本址相当。
通过2023-2027年五年的发展,将逐步实现年度650场演出(其中涉外演出比例30%)、600场活动的预期规模。
谈及和国家大剧院的演出项目区别,江涛表示,北京艺术中心会考虑更多年龄段的观众,引进更多艺术门类,比如先锋话剧、多元舞蹈等表现形式,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文化体验。
伴随今年内北京艺术中心的正式运营,国家大剧院将以大剧院、台湖舞美艺术中心、北京艺术中心“一院三址”整体超过40万平方米的总建筑面积、11个剧场和13000余个座席,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同一城市、同一运营主体的剧院综合体。
北京城市图书馆
首设非遗主题文献馆
北京城市图书馆是根植在城市绿心森林公园中的“森林书苑”,项目整体设计元素来源于银杏叶片和森林山谷。图书馆大厅内,两座三层高的书山耸立,书籍与坐席依山而布。图书馆里多处用到了银杏的意象,天花板采用了银杏叶片堆叠的造型,馆内的144根立柱宛如银杏树干。
北京城市图书馆建筑面积约7.5万平方米,建筑高度22.3米,内部设有古籍文献馆、艺术文献馆、非遗主题文献馆、开架阅览区等功能分区。
其中,在图书馆内设置非遗主题文献馆,在全国图书馆行业里还是第一次。该功能区将以北京胡同为切入点,用非遗展品、文献史料和多媒体技术打造一场北京胡同里的非遗文化之旅,读者不仅能在光电技术中沉浸式感受古都风貌,还有机会近距离观赏非遗传承人的现场表演。
“经过三年的紧张建设,北京城市图书馆即将在今年年底与公众正式见面。”首都图书馆副馆长李念祖介绍,北京城市图书馆未来将由首都图书馆运营,这座集知识传播、城市智库、学习共享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综合体将为市民游客带来全新的文化体验。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
设置对观众开放的文保展示区
一艘停靠在城市“森海”之中的“运河之舟”,便是正在建设中的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博物馆项目整体设计理念来源于船舶、风帆和水浪三个元素,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建筑高度35米,由市民共享大厅和主楼两部分衔接而成,其游客日接待量约为6000人次。
首都博物馆办公室主任兼东馆筹备处主任张宇介绍,共享大厅将设置开放式展览陈列、餐厅、咖啡厅、报告厅、融合厅、宣教活动等功能空间,可以满足博物馆开放式陈列展览、社教活动、礼仪活动、文创配套服务等多类型的观众服务需要。
主楼区域则主要体现博物馆基本功能,由藏品库房、文物修复、陈列展览、社教活动等区域组成。另外,结合博物馆文物保护及修复的职能,将设置对观众开放的文保展示区,进一步丰富观众参观体验。
未来,博物馆项目将由首都博物馆运营,将成为一座集收藏保管、开放式展陈、科学研究、社会教育、文保修复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型综合博物馆,成为城市副中心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阵地和展示城市发展的生动窗口。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吴瑕
校对 | 苏敏
关键词: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商业周刊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