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徐一鸣
8月1日,工业和息化部发布三项量子保密通相关的通行业标准落地实施。
可以看到,新一批标准的实施将进一步推动量子保密通网络及有关设备的成熟发展,巩固了我国在量子保密通领域的领跑地位。
据记者梳理,作为量子技术国内外标准制定主力,上市公司国盾量子等共同参与了《量子保密通网络架构》(YD/T4301-2023)、《量子密钥分发(QKD)网络网络管理技术要求第1部分网络管理系统(NMS)功能》(YD/T4302.1-2023)、《基于IPSec协议的量子保密通应用设备技术规范》(YD/T4303-2023)三项标准的制定。从设计、部署、管理等方面进一步规范了量子保密通网络的建设,推动网络规模扩大。同时,对量子保密通产品设计和安全测评提供权威指导,优化、完善相关业务生态环境,推动有关设备产品的安全应用。
“量子保密通作为一项前沿技术,通过制定标准来推动产业化进程,已成为国内外共识。”业内人士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一直以来,我国在量子保密通领域处于领跑位置,产出了世界首条千公里级量子保密通“京沪干线”、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全球首个跨越4600公里的“天地一体”广域量子保密通网络等成果。
值得关注的是,《“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等产业政策和法规明确了量子通技术发展的大方向以及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定位,集中体现出国家对发展量子通、量子计算等新兴技术的重大战略布局。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未来,我国量子通行业有望得到进一步发展。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我国量子通市场规模由2018年的320亿元增至2022年的70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2%。预计2023年我国量子通市场规模有望突破800亿元。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量子通行业发展前景可期,但也面临着一些难点。比如,量子密钥分发需要专用设备,同时会增加基础设施成本和内部威胁风险以及拒绝服务的风险。简单说,成本高,稳定性比较差。这对于上市公司而言,需要持续获得现金流来加强技术研发。
(编辑 张芗逸)
关键词: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商业周刊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